巧用“加减乘除”法 政企携手书写燕京啤酒二十年发展答卷——从营商环境看河北燕京的“成长密码”
在献县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动员大会上,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以纳税近亿元的突出贡献,从会场上捧回“纳税功臣奖”等多个奖项。这些荣誉背后,不仅是对企业二十年深耕的肯定,也是政企携手共进的有力体现,更是献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。从2005年破土动工到如今年产30万千升的行业标杆,从初入市场的“新兵”到U8单品销量超壹亿瓶的“明星”,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精准施策。在这片热土上,一场以“加减乘除”为解题思路的发展实践,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出“满分”答卷。
政策赋能再发力 助跑投产“加”速度
“燕京能扎根献县,离不开政府的‘全链条’护航。项目前期,献县为我们项目审批、落地到开工提供了‘保姆’式服务,确保了项目按期开工,为我们后续投产达效节省了宝贵时间。”回顾企业落户历程,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春锋感慨万千。
加码支持,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。2005年,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选址献县经济开发区,为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,献县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,相继出台系列优企惠企措施,为企业加快发展“添柴加薪”。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项目用时7个月建成投产,创造了燕京集团各分公司建设速度之最的“燕京速度”,不断刷新着献县项目建设最短用时的新纪录。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提质增效三期技改工程项目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,献县提前办理项目审批手续、排查施工问题,仅121天便实现U8生产线投产。从项目落地到扩产升级,献县县委县政府始终以“服务前置”为企业赢得时间红利。
叠加资源,打造产业协同生态。近年来,献县以燕京啤酒为核心,着力延伸啤酒产业链条。对接原料供应商、包装企业,推动本地麦芽加工、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集聚,形成“一企带一链”的协同效应。更提出“啤酒+”模式,通过举办啤酒文化节、联合新媒体宣传,将燕京U8打造成城市名片。如今,“献县生产燕京U8超壹亿瓶”的标语遍布公交站、灯杆道旗、户外大屏等处,政企联动的品牌效应持续放大。
流程简化提服务 企业发展“减”负担
减流程,审批跑出“燕京速度”。“过去审批要跑多个部门,现在‘一窗受理’当天就能办结。”行政审批局的改革成效,在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提质增效三期技改工程项目尤为明显。项目备案、环评、用地规划等手续通过“并联审批”同步推进,多部门紧密协同、前置规划,让原本复杂的审批流程“大提速”,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提供有力土地资源保障,显著提升项目落地效率与速度。
同时,献县创新实施“百名干部包百企”工作机制,构建起县乡两级联动服务体系,27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82名乡科级正职对全县209家规上企业、限上企业、重点外贸进出口企业和重点在建项目开展精准包联。各级包联干部主动担当企业“首席服务官”,通过常态化走访调研、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等方式,建立“一企一策”帮扶机制。献县经济开发区率先示范,组织专班深入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开展现场办公,在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现状、科技创新进展及年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,针对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,当场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,开辟审批绿色通道,切实将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“成效清单”,以务实举措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。
减负担,政策红利直达一线。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,献县县委县政府走访调研,与各企业负责人交流,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、知识产权、研发投入、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,并结合各企业实际情况提供定制化指导,充分调动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。2019年,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减干扰,营造安心经营环境。“执法更规范,检查更透明。”这是燕京对献县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。献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,一方面全面推行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阳光执法模式,实现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,有效规范事中事后监管,杜绝多头检查,切实减轻企业迎检负担,保障企业生产不受干扰。另一方面主动转换生态监管思维,变“事后查处”为“事先服务”,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“体检式”监管指导,提前排查潜在环保隐患,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解决方案,切实满足企业合理诉求,让执法兼具严格力度与温暖态度。
“这几年,我们企业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,一有困难,献县县委县政府每次都能快速地回应并及时帮助解决。这种高效、贴心的服务,让我们感受到了‘娘家人’般的温暖。献县良好的营商环境,使我们企业能够专心创业、放心投资、安心发展,也让我们对企业未来充满了信心。”付春锋激动地说道。
创新驱动增活力 紧握机遇“乘”东风
技术乘势,智能化转型提档增速。走进燕京U8生产线车间,全自动验瓶机正在高速运行,德国进口灌酒机实现零人工干预。三期技改项目中,新增一条5万瓶/小时瓶装智能化啤酒生产线,新增割箱码垛线、洗瓶机、理瓶机、新购置验瓶机、回收瓶码垛机、输送系统等设备,同时对标国际行业标杆,对企业部分关键设备进行自动化、信息化改造提升,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。
政策乘效,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。“创新不仅是企业的追求,更是政企共同的目标。”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松涛表示。河北燕京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在政策赋能下实现多项突破——2024年12月16日顺利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申报,成为区域工业绿色转型标杆。同年斩获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“领跑者”企业荣誉称号。技术攻关成效成果显著,共拥有2项发明专利,4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审批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。
畅通发展新路径 打破制约“除”壁垒
破除要素制约,保障项目无忧。“用地曾是最大担忧,但政府总能及时化解。”2011年二期扩建时,献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、土地置换等形式,为企业新增79亩建设用地。2024年三期技改项目中,献县县委县政府通过“规划先行+实地查看”的方式,预审用地合规性,为企业定制用地方案,将企业用地需求与城乡规划、产业布局深度衔接,做到科学谋划用地。
清除后顾之忧,构建亲清关系。“有问题找政府,但从不‘无事打扰’。”燕京与政府间始终保持着“亲而有度,清而有为”的互动。献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营商环境监督力度,严肃查处吃拿卡要行为;献县经济开发区定期开展惠企政策培训、企业交流互助活动等形式,确保企业应享尽享。这种清爽的关系,让合作更长久。如今在献县,“亲不逾矩、清不远疏”的政企互动已成为常态。这种新型关系既保持了“亲”的温度——政府靠前服务不越位;又守住了“清”的底线——企业合规经营不逾矩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。
政企共答一道题 加减乘除见真章
二十年风雨同舟,献县以“加减乘除”四则运算,破解了企业从生根到腾飞的方程式,书写出优化营商环境的“最优解”。加的是服务厚度,减的是制度成本,乘的是创新动能,除的是发展桎梏——这道题的答案,写在燕京U8流水线上的每一瓶啤酒中,写在献县经济开发区拔地而起的厂房里,更写在政企携手绘就的共赢蓝图上。站在二十周年新起点,燕京啤酒的下一程,必将在“亲清”合作的基调中,酿出更醇厚的发展佳酿。
来源:献县发布 胡宇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