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会动态

更多>>

走进“灯塔工厂”④丨百年青啤减碳之旅点亮“可持续灯塔”

创建时间:2024-11-22 15:43

智能包装线效率、蒸汽月度消耗、过滤日滤酒量……走进青岛啤酒厂智能制造数字中心,一系列数据在屏幕上不断更新,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出厂,一瓶啤酒的各个生产环节数据一目了然。

这座有着121年历史的老工厂,却给人智能化十足的感受。

“啤酒酿造历经粉碎、糖化、过滤、煮沸、发酵、过滤等环节,我们在每个环节都会将二氧化碳、热能等资源快速、精准捕捉,实现循环利用。”青岛啤酒厂副厂长赵维成介绍。

2021年,青岛啤酒厂成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“灯塔工厂”,今年该厂又入选“可持续灯塔工厂”,成为业内少有的“双料灯塔”。作为新晋的“可持续灯塔工厂”,青岛啤酒厂积极利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机器学习等技术和系统,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,实现了可持续发展,为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,也为全球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。

 

生产切换无缝衔接降低能耗

 

走进青岛啤酒厂生产车间可以看到,不同瓶型、不同品类的产品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实现快速转换。

“原先产品转换需要全线各个机台进行不同品种以及备件的转换,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,现在通过智能控制实现一键切换,只需几秒钟就能实现大的生产线生产小产品订单。”青岛啤酒厂工程部智能化项目负责人宋森介绍,在每小时能生产9万罐啤酒的生产线上,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快速调整,以满足消费者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。

过去,青岛啤酒厂里的自动化设备更多是机械的,现在通过数字赋能后,这些设备具备了“思考”能力。

智能化设备取代了人工作业,机器视觉替代了人眼检测,可以实现从原料投料到制造,再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智能化……目前,青岛啤酒厂已建成包装产线管理等7大智能管理系统,覆盖12个应用场景,一个个数字化场景叠加成网,每条生产线、每道工序之间高效衔接。

智能化排产、一键酿造,带来了与传统啤酒酿造迥然不同的生产模式,也为传统制造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打开了新空间。青岛啤酒厂通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融合,智能产线单日平均产量提升了60%,成品出库效率提高了50%,厂区碳排放密度在3年间降低了62%。

“生产切换的无缝衔接,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损耗,年节约120吨蒸汽。”赵维成说。

 

将老师傅经验转化为“数字语言”

 

工业啤酒酿造历来是高能耗、高排放的行业。但在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,青岛啤酒厂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加速融合,让“老师傅”们积攒的经验转化成“数字语言”,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。

在工厂酿造部集中控制室,糖化温度、投料情况、阀门开度等数据信息都在大屏上呈现。

“阀门开度要开多少,在以前非常依赖工人经验,只可意会、不能言传。”青岛啤酒厂工程部设备技术专业主管孙丕澎介绍说,“现在通过简洁明了的人机交互界面,将以往的经验和数据集成应用,既解放了人工调整阀门开合,又实现了酿造、动力、包装部门之间的精准回收及分配使用。”

啤酒在酿造过程中需要高温煮沸等工艺,需要消耗大量蒸汽,而在这一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能,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会通过排气筒排放到大气中。

孙丕澎思考,能不能把这些被排放的热能收集起来,用在同样需要蒸汽的包装车间,这样既减少了碳排放,也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。

开源和节流是减少碳排放的基本操作,资源的循环利用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。孙丕澎提取灌装线、煮沸锅、热能储罐等30台设备的压力、温度、流速、生产品种等125组生产数据进行模型开发,带领团队完成了“基于LSTM算法阀门动态调优的麦汁煮沸热能回收利用”,将蒸汽回收,通过阀门动态调优,实现了蒸汽的应收尽收。

“工厂实现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更多的是依靠师傅们前期的数据积累和运作方式的优化,设计出符合工厂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,由系统来自动根据工况的变化,驱动设备实现智能化管控。”赵维成表示。

越来越多的“老师傅”的经验以数据形式呈现出来,其中还多了一些精打细算:很多看不见的糖化过程释放的热能被收集利用,继续精准发挥余热;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自主开发的“传感网络”动态监测,无一例外被全部精准捕捉,循环运用到灌装生产中……

目前,青岛啤酒厂通过利用先进算法和物联网部署的25个使用案例,降低了啤酒生产的能耗和碳强度,工厂的单位能耗降低25%。

 

仓储物流智能化助力减碳

 

仓储物流,关乎着啤酒从生产到上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同样也是减碳的关键环节。

2022年,青岛啤酒厂一座34米高,上下共12层的智能立体仓库建成。数字化撬动了存量变革——其存储量从原来的5万余箱跃升至50余万箱,仓库的周转率缩短至3天,每天都有10多万箱刚下生产线的产品在这里按照指令智慧入库、出库。

在智能立体仓库控制室,55岁的生产部叉车工段长王伟驾轻就熟地操作着仓储物流及AGV(自动导向车)小车管理系统,对立库系统侃侃而谈:“车终究是一个小节点,想要全面实现节能增效,还需要更高维度的把控,这就是数字化。”

两年前,“小师傅”杨丰彬从信息管理部来到生产部和“大徒弟”王伟组成搭档,王伟虽然有多年叉车维修经验,但对立库仓储系统一窍不通,从学习每个移载的功能到每个光电的作用,再到每个输送配电箱的使用……杨丰彬手把手地教他操作系统,王伟从一个叉车修理员顺利转型成为智能仓储系统的操作员,每天调度10余万箱啤酒的出库入库。

王伟和杨丰彬这对亦师亦友的组合,见证了仓储物流智能化,也亲历了青啤环保工作的迭代。工厂的叉车工由60多人减到30余人,叉车数量减少六成,现均为电动叉车,装车从2小时缩减到20分钟,有效带动物流车辆、周边交通道路等全链条低碳减排。

从刚开始的转型阵痛,到后来工人们驾轻就熟,如今青岛啤酒酿造生产的操作工人,均能够利用工厂智能化设备的敏锐反应,实现更高质效的绿色生产。

此外,工厂还积极探索价值链上下游的减碳路径,影响和指导上下游供应商开展节能、减排、降碳行动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转型升级,采用低碳包装材料、优化运输方式等举措,引领玻璃瓶、易拉罐、纸箱等供应商向绿色生产迈进。

 

来源: 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张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