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会动态

更多>>

啤酒中乙醛的形成及控制

创建时间:2015-10-22 08:39

    乙醛在啤酒中超过其口味阈值,会产生不愉快的生青粗糙口味,含量过高会给啤酒带来恶劣的青草味,影响啤酒的可饮性,因此降低乙醛含量对啤酒风味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1、啤酒中乙醛的代谢途径
1.1 酵母代谢形成乙醛:乙醛是酵母进行乙醇发酵的中间代谢产物, 由酵母糖代谢生成丙酮酸, 丙酮酸再经丙酮酸脱竣酶的作用生成乙醛,机理如下图所示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其生成过程是糖酵解途径(EMP)中从碳水化合物生成乙醇的代谢分支点。
1.2 污染厌氧菌(发酵单胞菌)形成乙醛:麦汁或酵母污染发酵单胞菌, 在发酵液中能经E D 代谢途径将糖发酵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及乙醛、硫化氢等产物。
2、乙醛含量的变化及对啤酒质量的影响
乙醛是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,在主发酵前期大量产生,随着发酵的进行乙醛浓度不断降低,最后将至5-10mg/L,超过10mg/L时有不成熟的口感, 超过25mg/L时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辛辣的腐烂“青草味”。啤酒生产中应尽可能把乙醛含量降低。
3、生成乙醛的影响因素
3.1原料的影响
啤酒中的脂肪酸一部分来源于麦芽、大米(或玉米淀粉)。制麦、糖化过程中脂肪酸在麦芽脂肪酸氧化酶催化作用下,氧化为相应的氢氧化酸,随之通过异构酶作用形成羟基酸,进一步降解为挥发性醛类。
制麦、糖化过程形成的醛类在麦汁煮沸时大部分被蒸发掉,少量醛类在发酵过程被酵母代谢利用。未被氧化的脂肪酸部分被蒸发,部分以游离态进人发酵液,在成品酒阶段自动氧化形成醛类。而中间产物羟基酸可直接进人啤酒,在贮存期进一步分解为醛类。
3.2麦汁pH值
麦汁pH值越高, 乙醛生成量愈高。
3.3麦汁充氧量
若麦汁中含氧量过高,酵母细胞大量繁殖,增加乙醛生成;若麦汁中含氧量过低,将影响酵母细胞的增殖,不利于正常的发酵代谢。
3.3酵母菌株的影响
3.3.1 酵母菌株
据资料显示, 上面酵母比下面酵母的乙醛含量低。
3.3.2 酵母菌株性能
种酵母的肝糖含量越高, 发酵后期发酵液中的乙醛含量越低。
3.3.3 酵母细胞增殖倍数
酵母的使用代数对酵母产生乙醛的能力有一定影响,零代酵母的乙醛含量最高,一代酵母的乙醛含量最低,二、三、四、五代酵母的乙醛含量有下降的趋势,但都相差不大。
3.3.4 酵母接种量
酵母接种量越高,乙醛生成量随之增高。
3.4发酵条件的影响
3.4.1 发酵温度
发酵温度对乙醛生成影响很大,一般是发酵温度越高,乙醛生成量愈低。
3.4.2 发酵压力
发酵压力对乙醛生成影响明显, 一般是发酵压力越高, 乙醛生成量愈高。
3.4.3发酵方式
无压发酵有利于乙醛排除, 加速啤酒成熟;强烈发酵有利于醛类形成。
3.5其他条件的影响
3.5.1 微生物
麦汁染菌或酵母染菌, 都可能增加啤酒中的乙醛含量。
3.5.2 杀菌条件
瓶啤在杀菌时, 特别是在瓶颈空气和溶解氧含量高的情况下, 乙醛含量会增加。
3.5.3 贮存过程
乙醛在贮酒期被亚硫酸盐固定, 或形成乙缩醛, 游离性乙醛减少, 所以贮存过程对乙醛的影响不大。
4控制乙醛形成的措施
4.1 选择优质的新鲜大米作为辅料。
4.2 采用适当的方法, 控制麦汁pH值。
4.3 控制麦汁充氧量在9-11ppm。
4.4 适当降低酵母接种量, 控制酵母细胞增殖倍率小于3.5 。
4.5 保证发酵周期在18 天以上。
4.6 采用CO2洗涤, 可以促进乙醛挥发( 乙醛沸点21 ℃) , 有利于啤酒成熟及口味改善。
4.7 降低啤酒中的溶解氧含量和有效控制杀菌PU 值。
4.8 采取有效措施, 防止微生物污染
乙醛是啤酒酵母正常代谢的副产物之一, 虽然其数量较少, 但它对啤酒风味和口味的影响却非常大, 是啤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。因此, 必须合理、有效、正确地控制成品啤酒中乙醛的含量,以提高啤酒风味和口味的稳定性。